合并
在德奥合并(德语:[ʔanʃlʊs] (听),或并吞了前1996年的德国正字法改革,[1] “拼接”),也被称为德奥合并Österreichs(发音(帮助·信息),英语:吞并奥地利) ,被吞并的奥地利到纳粹德国1938年3月12日。
一个的想法并吞(一个统一的奥地利和德国,将形成“大德国”)[A]开始后德国统一排除在普鲁士主导的奥地利和德国奥地利德意志帝国在1871年之后结束的世界第一次战争随着奥匈帝国的垮台,1918 年,新成立的德奥共和国试图与德国结盟,但圣日耳曼条约(1919 年 9 月 10 日)和凡尔赛条约(6 月 28 日) 1919 年)禁止联合和继续使用“德国-奥地利”这个名称(德意志帝国);并剥夺了奥地利的一些领土,例如苏台德地区。
在此之前的德奥合并,出现了在奥地利和德国的各种背景,为两国的统一人民的大力支持。[3]在哈布斯堡君主制解体后不久——奥地利作为一个破碎的残余,被剥夺了它统治了几个世纪的大部分领土并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与德国统一的想法似乎也对德国很有吸引力。许多政治左翼和中间的公民。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允许,奥地利本可以作为自由做出的民主决定与德国联合。
但在 1933 年后,当出生于奥地利的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时,统一的愿望可以与纳粹联系起来,对他们来说,这是纳粹“ Heim ins Reich ”概念的一个组成部分,该概念试图将尽可能多的 Volksdeutsche(德国以外的德意志民族)尽可能地变成“大德意志”。[4]纳粹德国的特工在奥地利培养了支持统一的倾向,并试图破坏由奥法西斯 祖国阵线控制的奥地利政府。在1934 年未遂政变期间,奥地利总理恩格尔伯特多尔弗斯被奥地利纳粹刺杀。政变失败促使许多奥地利纳粹领导人流亡德国,在那里他们继续为两国的统一而努力。
1938 年初,在支持统一的积极分子越来越大的压力下,奥地利总理库尔特·舒施尼格( Kurt Schuschnigg)宣布将于3 月 13 日就可能与德国结盟进行全民公投。希特勒将此描述为无视奥地利和德国的民意,威胁要入侵,并暗中迫使舒施尼格辞职。公投被取消。 3 月 12 日,德国国防军越过边界进入奥地利,没有受到奥地利军队的反对;德国人受到了热烈的欢迎。4 月 10 日举行的公民投票正式批准了奥地利被帝国吞并。
把所有的想法,德国为一个民族国家已经从解散19世纪辩论的主题神圣罗马帝国于1806年,直到分手了的德意志邦联在1866年奥地利一直希望有GroßdeutscheLösung(更大的德国解决方案),德国国家将在德国奥地利人(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导下团结起来。该解决方案将包括所有德国国家(包括奥地利的非德国地区),但普鲁士将不得不接受次要角色。这场被称为二元论的争论在 19 世纪中叶主导了普鲁士-奥地利外交和德国国家的政治。[5]